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樂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書類
四書類
經解類
孟子類
論語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載記類
雜史類
法制類
詔令類
金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醫家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農家類
天文算法類
雜家類
術數類
法家類
兵家類
譜錄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曲類
詩文評類
楚辭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太清部
續道藏
太玄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上帝得连上帝而言至于单名皇天单名上帝亦得/故尚书君奭云公曰君奭我闻在昔成汤既受命时)

 (则有若 伊尹
格于皇天郑注云皇天北极大帝又掌/次云张毡案设皇邸以旅上帝上帝即大帝尧典曰)
 (钦若昊天皆是上帝单名 (第 16b 页)
 朱子集传序以此为大禘之诗盖祭其祖之所自出

 而以始祖配也苏氏曰大禘之祭所及者远故其诗
 历言商之先后又及其卿士 伊尹
盖与祭于禘者也
 商书曰兹予大享于先王尔祖其从与享之是礼也
 岂其起于商之世与今案大禘不及群庙之主此 …… (第 28b 页)
    享也亦谓之朝享者正是功臣亦在而同朝
    于太祖也考长发之诗中及相土毁庙之主
    并及 伊尹
之元功即所谓大享于先王尔祖
    其从与享者正是大祫之祭而谓之大享者
    也小序谓大禘者非朱子 …… (第 30b 页)
 中

 晋书礼志周制七庙以辩宗祧(虞喜曰七庙不始/于周 伊尹
已言矣)
 唐会要芩文本云载籍纪七庙者多称四庙者寡榖
 梁王制祭法礼器书咸有一德并云七庙荀卿孔安
  …… (第 41a 页)
 以文武之庙曰祧不亦疏乎若以天子之祖功德则

 不立二祧二祧不庙数与诸侯同何以为隆杀哉虞
 喜云七庙不始于周 伊尹
已言七世之庙矣成王六
 年制礼七庙亦已有见数文王为祖武王为祢祖非
 远庙也周官掌宗庙而职曰守祧周公不 …… (第 41b 页)
 不忍死其亲也家语曰天子七庙诸侯五庙自虞至
 周之所不变也是故虞书禋于六宗以见太祖周官
 守祧八人以兼姜嫄之宫则虞周七庙可知矣 伊尹

 
言七世之庙商礼也礼记荀卿榖梁皆言天子七庙
 不特周制也则自虞至周七庙又可知矣然存亲立
 庙亲亲之至恩 …… (第 43a 页)
 故马融说云周人所报而不立庙
 辨郝敬不信七庙五庙
 郝氏敬曰案七庙不见于诗书孔书云七世之庙非
 必真 伊尹
语仪礼周礼榖梁家语等书大抵与记先
 后杂出未可相徵或称虞夏五庙殷六庙周七庙或
 云九庙以至于十二庙祭 (第 60b 页)
 (刘氏彝曰六祝因祭享而祝/之六祈特为因事祭而祈之)
作六辞以通上下亲疏远近一曰祠五曰祷(注郑司农/云祷谓祷)
(于天地社稷宗/庙主为其辞也)
 (蔡氏德晋曰祠之名不一书 伊尹
祠于先王太甲始/立告庙也大宗伯以祠春享先王嗣前岁之祭也小)
 (宗伯祷祠于上下神祗郑康成注求福曰祷得 …… (第 53b 页)
 武伯曰非天子寡君无所稽首知武子曰天子在君
 稽首寡君惧矣是稽首者诸侯于天子大夫士于其
 君之礼也然君于臣有所稽首书称太甲稽首于
 尹
成王稽首于周公是也大夫于非其君亦有所稽
 首仪礼公劳宾宾再拜稽首劳介介再拜稽首是也 (第 63a 页)
 絺绣则黼黻而上象服也象服有冕礼记曰有虞氏
 皇而祭夏后氏收而祭商人冔而祭周人冕而祭则
 皇收而下皆冕也孔子称禹致美乎黻冕书称 伊尹
 
以冕服奉嗣王诗称商之孙子常服黼冔则夏商服
 章盖与古同矣古之服章十有二日月星辰在天成 (第 11a 页)
 后为代数庙有七室数盈八主晋太常贺循立议以
 后弟不继兄故代必限七主无定数宋台初立五庙
 以臧后为代室就礼而求亦亲庙四矣若据 伊尹

 言必及七代则子昭孙穆不列妇人若依郑玄之说 (第 30b 页)
 大理司直
乾元元年四月辛亥祔神主于太庙
礼乐志代宗宝应二年祧献祖懿祖祔玄宗肃宗自是
之后常为九室矣
代宗本纪大历十四年迁元皇帝于夹室祔代宗于太


礼乐志代宗崩礼仪使颜真卿议太祖高祖太宗皆不
毁而代祖元皇帝当迁于是迁元皇帝而祔代宗
旧唐书礼仪志大历十四年十月代宗神主将祔礼仪
使颜真卿奏议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
庙而七又礼器云有以多为贵者天子七庙又 伊尹

七代之庙可以观德此经典之明證也七庙之外则曰
去祧为坛去坛为墠故历代儒者制迭毁之礼皆亲尽
宜毁伏以 (第 31a 页)
 朱子集传序以为此大禘之诗盖祭其祖之所自出
 而以其祖配也苏氏曰大禘之祭所及者远故其诗
 历言商之先后又及其卿士 伊尹
盖与祭于禘者也
 商书曰兹予大享于先王尔祖其从与享之是礼也
 岂其起于商之世欤今案大禘不及群庙之主此 (第 40b 页)
 退谕中书作诏以晓天下英宗曰朕意已决无容宣
 告及使还闻吕诲等谏濮议皆罢去乞与同贬趣入
 对英宗曰卿欲就龙逢比干之名孰若效 伊尹
傅说
 哉瞻皇惧言臣不敢奉诏使朝廷有同罪异罚之讥
 遂通判汾州
 傅尧俞传大臣建言濮安懿王宜称皇考尧 (第 38b 页)
配殷汤于汾阴 伊尹
配文王武王于丰渭之郊周公召
公配汉高帝于长陵萧何配各以一太牢而无乐配者
飨于庙庭
 丘氏浚曰秦始皇南 …… (第 8b 页)
遵故事三年一祭以仲春
之月祭唐尧于平阳以契配祭虞舜于河东以咎繇配
祭夏禹于安邑以伯益配祭殷汤于偃师以 伊尹
配祭
周文王于酆以太公配祭武王于镐以周公召公配祭
汉高祖于长陵以萧何配 …… (第 10b 页)
敷下土克蕃庶物率由旧章配享于夏王禹云云/殷王汤云惟王革命黜暴功济天下式遵祀典云云配)
(座云敢昭告于 伊尹
氏惟公弼谐政道功格天地率由/故实云云周文王云惟王受命作周经纬天地式遵祀)
(典云云配座云敢昭告于太公 …… (第 14b 页)
    蕙田案此三皇五帝立庙之始
旧唐书元宗本纪天宝七载五月诏三皇以前帝王京
城置庙以时致祭其历代帝王肇迹之处未有祠宇者
所在各置一庙
文献通考天宝七载诏上古之君存诸氏号虽事先书
契而道著皇王缅怀厥功宁忘咸秩其三皇已前帝王
宜于京城内共置一庙仍与三皇五帝庙相近以时致

祭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有巢氏燧人氏其祭料及乐
请准三皇五帝庙以春秋二时享祭历代帝王肇迹之
处未有祠宇者所由郡置一庙享祭仍取当时将相德
业可称者二人配享夏王都安邑以伯益伯夷配殷王
汤都亳以 伊尹
仲虺配周文王都酆以师鬻熊太公望
配周武王都镐请入文王庙同享以周公召公配秦始
皇都咸阳以李斯王剪配汉高 …… (第 18b 页)
 顾大体愿绌创议之人而一切如令从之
文献通考熙宁四年诏周嵩庆懿三陵柏子户留七户
馀放归农仍命岁时加修葺
十年诏永兴军自汉以来诸陵下闲地岁收州县以其
钱修葺陵墓
宋史礼志元祐六年诏相州商王河亶甲冢载祀典先
是乾德中定先代帝王配享仪下诸州以时荐祭牲用
羊豕政和议礼局遂为定制

文献通考徽宗政和三年议礼局上五礼新仪仲春仲
秋享历代帝王女娲氏于晋州无配帝太昊氏于陈州
以金提勾芒配帝神农氏于衡州以祝融配帝高阳氏
于澶州以玄冥配帝高辛氏应天府无配帝陶唐氏濮
州以卨配帝有虞氏于道州以庭坚配夏王大禹于越
州以伯益配商王高宗于陈州以甘盘傅说配商王成
汤于庆成军以 伊尹
配商王中宗于大名府以伊陟臣
扈配周文王以鬻熊配武王以召康公配成王以周文 …… (第 26b 页)
 香诣诸陵令有司致祭凡遇皇帝即位俱遣官祭告
礼志洪武二十一年令每岁郊祀附祭历代帝王于大
祀殿仍以岁八月中旬择日遣官祭于本庙其春祭停
之又定每三年遣祭各陵之岁则停庙祭是年诏以历

代名臣从祀礼官李原名奏拟三十六人以进帝以宋
赵普负太祖不忠不可从祀元臣四杰木华黎为首不
可祀孙而去其祖可祀木华黎而罢安童既祀伯颜则
阿术不必祀汉陈平冯异宋潘美皆善始终可祀于是
定风后力牧皋陶夔龙伯夷伯益 伊尹
傅说周公旦召
公奭太公望召虎方叔张良萧何曹参陈平周勃邓禹
冯异诸葛亮房元龄杜如晦李靖郭子仪李晟曹彬潘 …… (第 43a 页)
笾豆各四簠簋各一帛一酒盏三十馔盘一篚一西庑
第一坛力牧夔伯夷 伊尹
周公旦太公望方叔萧何陈
平陈设与东庑第一坛同第二坛邓禹诸葛亮杜如晦
郭子仪曹彬韩世忠张浚博尔术赤老温 (第 45b 页)
 (邱氏浚曰案自古谥号必加以实字未有用譬喻之/语者成之言出于尚书大成之言出于孟子成者乐)
 (之一终也孟子以乐之始终兼圣智之全譬喻孔子/之圣兼伯夷 伊尹
柳下惠之清任和而时出之盖假)
 (设之辞非真实之德也加此二字于至/圣文宣王之上固于圣德无所增益也) …… (第 14b 页)
 才莫盛于宋东都其间慨然以圣人之道为己任而
 著之行事者范仲淹而已其言以为士当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虽 伊尹
之任无以尚之况
 当其时天下学术未知所宗尚而仲淹首以中庸授
 张载以为道学之倡盖其为学本乎六经而其议 (第 22a 页)
 (帝尧舜禹汤文武其道德功言载之六经传在万世/若以伏羲为道之祖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各以)
 (其次而列焉皋陶 伊尹
太公望皆见而知者周公不/惟为法于天下而易诗书所载与夫周礼仪礼之书)
 (皆可传于后世至若稷之立极陈常 …… (第 3a 页)
 章器用杂乎雅俗升降昧乎左右此类甚多虽更仆
 不可尽若乃建安熊氏欲以伏羲为道统之宗神农
 黄帝尧舜禹汤文武次而列焉皋陶 伊尹
太公周公 (第 5b 页)
    于尝故报功臣焉注兼烝尝恐非
诗商颂长𤼵允也天子降于卿士实惟阿衡实左右商

 (苏氏辙曰大禘之祭所及者远卿士 伊尹
盖与祭于/禘者也商书曰兹予大享于先王尔祖其从与享之)
 (是礼也岂其起/于商之世欤)
 孔丛子书曰兹 …… (第 2a 页)
    氏以为记有功之尊显者二说不同蔡义为
    长
周礼夏官司勋王功曰勋(注辅成王/业若周公)国功曰功(注保全国/家若 伊尹)

功曰庸(注法施于/民若后稷)事功曰劳(注以劳定/国若禹)治功曰力(注制法成/治若咎繇)
功曰 …… (第 3b 页)
          右汉魏
晋书武帝本纪咸宁元年八月壬寅以故太傅郑冲太
尉荀顗司徒石苞司空裴秀骠骑将军王沈安平献王
孚等及太保何曾司空贾充太尉陈骞中书监荀勖平
南将军羊祐齐王攸等皆列于铭享
文献通考散骑常侍任茂议案魏功臣配食礼叙六功
之勋祭陈五祀之品或祀之于一代或傅之于百代盖

社稷五祀所谓傅之于百代者古之王臣有明德大功
若勾龙之能平水土柱之能树百榖则祀社稷异代不
废也昔汤既胜夏欲迁其社不可乃迁稷而周弃德可
代柱而勾龙莫废也若四叙之属分主五方则祀为贵
神傅之异代载之春秋非此之类则虽明如咎繇勋如 伊尹
功如吕尚各于当代祀之不祭于异代也然则 (第 10a 页)

于殷虽有王功之茂不配食于周之清庙矣今之功
臣论其勋迹比咎 (第 10a 页)
伊尹
吕尚犹或未及凡云配食各 (第 10a 页)
 (刘氏彝曰法施于民者民赖其法成身者也以死勤/事者忠于国者弗顾其生义于君者弗惜其死祀之)
 (则忠义劝于天下矣以劳定国者夙夜劳瘁弼成王/业如 伊尹
之相汤升陑如吕望之鹰扬我武如周公)
 (之坐以待旦也能禦大灾者如洪水为灾而后土氏/能平五土怀襄昏垫而 …… (第 2a 页)
尊道者师其人使天下之人入是庙登是堂
稽其人思其道则立节死义之士安所奋乎圣人宗尧
舜贤夷齐不法桓文不赞 伊尹
殆谓此也武成之名与文 (第 19b 页)
篚一西配位一坛陈设同东庑
医师十四位分设三坛僦贷季天师岐伯伯高鬼臾区
俞跗少俞少师桐君太乙雷公马师皇 伊尹
神应王扁
鹊仓公淳于意张机每坛豕一析为三坛笾豆各六簠
簋各一酒盏五爵三帛一篚一西庑医师十四位华陀
(第 4b 页)
    义断其不立外丙恐未确今从集成
史记殷本纪帝仲壬即位

纪元表庚戌帝仲壬元祀(在位四祀太丁/之子太甲立)
书伊训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 伊尹
祠于先王奉嗣王
祗见厥祖侯甸群后咸在百官总已以听冢宰(传此汤/崩踰月)
(太甲即位奠殡而告居位主丧汤 (第 8a 页)
伊尹
祠于先王谓/祭汤也奉嗣王祗见厥祖谓见 也故传解祠先王为)
(奠殡而告见厥祖为居位主丧是言祠是奠也祠 …… (第 8a 页)
 之元年十二月者商以建丑为正故以十二月为正

 也祠者告祭于庙也古者王宅忧祠祭则冢宰摄而
 告庙太甲服仲壬之丧 伊尹
祠于先王奉太甲以即
 位改元之事祗见厥祖则摄而告庙也或曰孔氏言
 汤崩踰月太甲即位则十二月者汤崩之年 …… (第 8b 页)
 甲即位奠殡而告是以崩年改元矣苏氏曰崩年改

 元乱世事也不容 伊尹
有之不可以不辨又案孔氏
 以为汤崩吴氏曰殡有朝夕之奠何为而致祠主丧
 者不离于殡侧何待于祗见盖太甲之 …… (第 9a 页)
 壬而王也太甲太丁之子仲壬其叔父也嗣叔父而
 王而为之服三年之丧为之后者为之子也太甲既
 即位于仲壬之柩前方居忧于仲壬之殡侧 伊尹

 至商之祖庙遍祠商之先王而以立太甲告之不言
 太甲祠而 (第 9a 页)
伊尹
丧三年不祭也奉太甲遍见商之 …… (第 9a 页)
 先王而独言祗见厥祖者虽遍见先王而尤致意于
 汤也汤既已袝于庙则是此书初不废外丙仲壬之
 事但此书本为 伊尹
称汤以训太甲故不及外丙仲
 壬之事耳
 苏氏轼曰太史公案世本汤之后二帝七年而后至
 太甲其迹明甚不可 …… (第 9b 页)
 公为妄初无二帝而太史公妄增之岂有此理哉安

 国谓汤崩之岁而太甲改元不待明年者亦因经以
 臆也
 朱子语类 伊尹
祠于先王若有服不可入庙必有外
 丙二年仲壬四年 问书序成汤既没太甲元年玩
 其语意似成汤没而太甲立或 …… (第 10a 页)
 王氏樵曰观先王厥祖上下异文则先王是汤之先
 庙厥祖是汤可知且于先王曰祠而于厥祖为祗见
 祠是祭祗见非祭也祠先王曰 伊尹
而见厥祖曰奉
 嗣王是庙中之祭摄 (第 11a 页)
伊尹
殡前之告 (第 11a 页)
伊尹
所摄 …… (第 11a 页)
    意可也
纪元表甲寅帝太甲元祀(在位二十七祀庙/号太宗子沃丁立)
通鉴前编辛巳帝沃丁元祀(在位二十九/祀弟太庚立) 庚戌帝太
庚元祀(在位二十五/祀子小甲立)
 (金氏履祥曰兄死弟及自太庚始谓为殷礼非也 伊/尹
曰七世之庙可以观德父子相傅为一世若兄弟)
 (则昭穆紊矣沃丁及见 (第 12a 页)
伊尹
之典刑死而傅弟当必/有故而典籍无可考后世沿袭诸弟子或争立遂启) (第 12a 页)
 (乱源是以圣人立/法不立异以为高)
    蕙田案金氏之论正矣然以七世之庙为
    尹
之典刑兄弟则昭穆紊非也若然则太甲
    继汤昭穆先紊矣不知兄弟继及亦同一世
    不害于七世之庙 …… (第 12b 页)
 当此际合如何区处曰天子诸侯之礼与士庶人不
 同故孟子有吾未之学之语盖谓此类耳如伊训元
 祀十有二月朔亦是新丧 伊尹
已奉嗣王祗见厥祖 …… (第 25a 页)
 所以正其始也舜除尧之丧格庙而咨四岳成王除

 武王之丧朝庙而访群臣皆百王之正礼然成汤方
 没 伊尹
遽偕群后侯甸陈训太甲焉礼固有时而变
 矣说者不疑太甲受 (第 26b 页)
伊尹
之训于居忧之时乃疑康
 王受毕召之戒于宅恤之日甚者以晋辞诸侯为證
 然则隆周之元老反不若衰晋之陪臣耶 (第 26b 页)
置常祭之说而论即位踰年告庙之礼庶几
礼简而易明虚言无證则论不定请质事以明之且太
甲之元祀十有二月乙丑 伊尹
奉嗣王祗见厥祖百官
犹总已以听冢宰则是太甲居仲壬之丧而告庙也汉
吕后以八年七月即世九月大臣迎立代王元 (第 35a 页)
    宣宗此语可谓深知两圣人之心然即此校
    之而伯夷之品终在太公之上可知矣孟子
    举三圣人必以伯夷为首而六百年前之
    尹
亦不得先之其亦此意也欤
三年戊申春二月进讲舜典上曰观二典三谟则知万
世君臣为治之道不出乎此历象日月星 (第 43a 页)
          右唐虞夏正朔

书伊训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 伊尹
祠于先王奉嗣王
祇见厥祖(传此汤崩踰月太/甲即位奠殡而告)
 (蔡氏沈曰元祀者太甲即位之元年十二月者 …… (第 18a 页)
 (皆以正朔行之孔氏不得其说而意汤崩踰月太甲/即位奠殡而告是以崩年改元矣苏氏曰崩年改元)
 (乱世事也不容在 伊尹/
而有之不可以不辨)
 张氏以宁曰改正即是改月商改夏正以十二月为 …… (第 18b 页)
 也月必书正犹年必书元今于岁首但书冬十二月
 而不书正则是商一代皆无正矣何以号令天下整
 齐万国乎
太甲中惟三祀十有二月朔 伊尹
以冕服奉嗣王归于 …… (第 19a 页)
 其改元既已踰年矣又加以元祀至三祀之二十五
 月则为四年而非三祀孟子明言三年复归于亳非
 四年也而况营桐之举乃人臣之大变不得已之事
  伊尹
固幸其君之终丧而急迎以归故不待岁首正 …… (第 19b 页)
    峰之辨而息后学之疑今案汉书志引伊训

    篇云惟太甲元年十有二月乙丑朔 伊尹

    于先王诞资有牧方明其下文又释之曰言
    虽有成汤太丁外丙之丧以冬至越茀祀先
     …… (第 22a 页)
 惟十有三年春以为皆不改时月而驳汉孔氏之非
 愚谓据此二端则时月之改尤章章也夫商人建丑
 十有二月夏正之十一月也下云 伊尹
祠于先王奉
 嗣王祗见厥祖先王自契元冥以下厥祖汤也商人 (第 25a 页)
 宗庙之礼不可详考祭法云殷人禘喾而郊冥祖契
 而宗汤安知不以其月至日 伊尹
摄行郊祀配天之
 礼因而陈训太甲乎班固以三统术推之汤伐桀之
 岁在大火房五度故左传曰大火阏伯之墟实配 (第 25b 页)

 人后十二年十二月乙丑朔旦冬至(伊训不言朔则/乙丑非朔日也)
 (此恐/误)其日 伊尹
祀先王于方明(方明见/仪礼)以配上帝此
 其證也十有三年之春即春秋春王正月之春谓十
 一月也何以明之 …… (第 25b 页)
 二年以及战国之际中国无改物之变鲁未灭亡传
 于当时正朔岂容有差汉书志据三统术商十二月
 乙丑朔且冬至即书伊训篇太甲元年十有二月乙
 丑朔 伊尹
祠于先王以冬至越茀行事其所引书辞
 有序又言后九十五岁十二月甲申朔旦冬至无馀
 分春秋律周文王四十二 (第 48b 页)
 有莘之墟(晋侯登有莘之墟以观师杜注故国名元/和志汴州陈留县东北三十五里有故莘)
 (城为古莘国又曹州济阴县今曹县南三十五里有/莘仲故城为 伊尹
所耕地案城濮之战晋侯所登有)
 (莘之墟是曹/州而非汴州)宛濮(宁武子与国人盟于宛濮杜注陈/留长垣县 (第 18a 页)
 (北亳也汤始兴时所居孟子曰汤居亳与葛为邻亦/名薄僖二十一年公会诸侯盟于薄释宋公哀十四)
 (年桓魋请以鞍易薄公不可曰薄宗邑也即此谷熟/之亳汤所迁也 伊尹
曰天诛造攻自牧宫朕载自亳)
 (即此今商邱县东南四十里有谷熟故城偃师之亳/汤伐夏时所居也书序汤居亳从 (第 2a 页)